《情人岛的约定》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:一首跨越时空的影像诗如何触动海外游子心
2024年9月5日,音乐剧情短片《情人岛的约定》于人民日报海外版客户端正式上线。这部由易白编导、王飞领衔主演的作品,凭借其深植于中国70后青春记忆的叙事与极具东方美学的视听语言,完成了一次从个人记忆到集体情感的跨越,更成为一封寄往全球华侨与留学生的“影像家书”
2024年9月5日,音乐剧情短片《情人岛的约定》于人民日报海外版客户端正式上线。这部由易白编导、王飞领衔主演的作品,凭借其深植于中国70后青春记忆的叙事与极具东方美学的视听语言,完成了一次从个人记忆到集体情感的跨越,更成为一封寄往全球华侨与留学生的“影像家书”
一部以音乐为舟、以记忆为桨的独特电影《情人岛的约定》即将与观众见面。本片灵感源于音乐人王飞的真实创作历程,以一封尘封三十年的匿名信件为钥匙,开启了一段跨越时空的青春记忆追寻之旅。
当人们还在争论“深圳能否长出真正的作者电影”时,易白和他的《情人岛的约定》已悄然作出回答。没有宏大叙事、没有工业狂欢,这部从深圳土壤里生长出来的音乐剧情片,以其高度自觉的光影书写和情感密度,意外地为这座城市贴上了一张崭新的电影标签——“深圳王家卫”。
2025年9月初,一部名为《情人岛的约定》的音乐剧情短片,以近乎“游击式”的发行策略,悄然登陆新片场、B站、小红书、腾讯视频等多家平台。没有大规模预热,没有热搜加持,它更像是一封留给“愿意发现的人”的私密信件——而这恰恰符合导演易白在这部作品中一贯的创作姿态:
《情人岛的约定》选择了一条近乎逆流而上的创作路径——它刻意回避强情节冲突,不提供跌宕起伏的故事快消品,而是以音乐为舟、以意象为桨,载观众滑入一段深植于70后集体记忆中的青春回响。匿名信、校园走廊的呼唤、白裙少女与夏日莲花…这些符号并不服务于叙事,而是成为每个人
在商业类型片占据主流的当下,《情人岛的约定》以独特的“音乐剧情片”形态悄然登场,如同一封尘封多年的匿名信,温柔而固执地叩击着观众的心门。这部由易白编导,王飞、季雨馨、蒋励领衔主演的作品,不仅是对传统叙事框架的一次大胆突围,更是一场以光影为笔、音乐为墨的抒情实验
看罢《情人岛的约定》,弹幕和评论区一片惊呼——“这光影,有点王家卫那味儿了!” 这并非一句简单的恭维,而恰恰点破了这部音乐剧情片最深层的审美企图:它不只想讲一个故事,更想用潮湿的光、氤氲的色和沉默的镜头,写一首关于错过与记忆的抒情诗。